电子商务利用风险投资的问题及策略探讨(一)

风险投资总是追逐新兴行业。电子商务作为急速发展的高新领域,也烙下了风险投资的烙印。风险资本的引入能实现资本与经济的结合,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众多的互联网电商神话如淘宝、亚马逊、雅虎的诞生都有风险投资在背后操作。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但是从结果来看,大多数电商引入风险资本都存在一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及时预防与解决,电商领域将能更理性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引入风险投资的现状

目前,电商和风险投资紧紧捆绑在一起。电商作为一个资本需求量巨大的行业,渴求资本,多家电商在风险资本市场上融资成功。风险投资对电子商务行业的的投资规模巨大。过去几年中,风投机构对电子商务,特别是对团购网站的追逐十分狂热,甚至超过以前对门户、WEB2.0 的热潮。

(一)电商行业急缺资金。

电子商务企业到达成熟期的时间比较漫长,特别是B2C市场上要在用户量足够大时才有机会取得竞争优势,成功实现盈利。众多新兴电商长期亏损,甚至包括一些拥有市场地位的大型电商,京东、凡客、美团等都尚未能够扭亏为盈。凡客在IPO 搁浅后出现巨亏并且资金链断裂,并全面缩减广告支出、大规模裁员。小微电商资金更是短缺,阿里巴巴集团对中西部小微电商调研结果显示,超过40% 的小微电商无充足资金而接单受限,近73% 小微电商需要外部融资。对于电商来说,扩张和规模才能带来盈利。这就导致了电商对资本的急剧需求,期望得到长期投资并寻求风险投资的注入。电商往往以获得一家或数家风投机构的投资为荣,并作为自身实力雄厚的展现。

(二)电商领域聚集大量风险投资

电子商务企业寻求投资,风险资本也对未来成长性高的电子商务领域兴趣十足。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05 年至2012 年上半年,已披露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风险投资案例数319 笔,资金总额达67.33 亿美元。对电子商务的投资热潮在2011 年达到高峰,在这期间已披露的投资事件达107 起,投资总额高达48.65 亿美元。并就2011 年而言,单笔融资在10 亿元以上的有3 笔。2010 年到2011 年,团购网站在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风险投资,在大量资本的支撑下,团购网站迅速扩张。有潜力的企业往往收到多家风投机构的投资意向,如拉手网等获得了多轮金额不菲的风险投资。并且在这股热潮中,电商获投资之快也十分惊人,拉手网上线不到三个月即获得泰山天使融资和A 轮融资,A 轮融资后九个月内陆续又获得了合计1.6 亿美元的B、C 轮融资,企业估值一路上涨。毫无疑问,风险资本的加入促进了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三)多家电商创始人与风投存在分歧

资本是把双刃剑,原有管理者与风险投资机构需要在合作中相互博弈。电商在引入风险投资后,控制权之争也屡见不鲜。风险投资机构投入资本的目的是在退出时获得高额收益,而创业者或原有管理者则期望做成一家优秀的企业。很多电商创始人在接受风险投资后颇为后悔,或是引狼入室,将被投资方套空公司,或是被投资方架空而失去控制权,或是认为引入投资时定价太低、贱卖股份,如24 券、红孩子、尊酷网等。而矛盾激化的后果往往是一家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停滞不前,失去最佳时机甚至倒闭。24 券创始人杜一楠与风险投资方产生激烈矛盾,最终结果是在杜一楠要求下投资方派遣在24 券的人员从24 券离职,同时投资方也停止继续向24 券投资,24券发展受阻。同时,由于多家电商亏损,盈利遥遥无期,导致资本市场观望情绪加重,已注入资本的风投机构谋求退出该领域。

 

二、电子商务利用风险投资的问题分析

盲目扩张、连年亏损、权利架空、IPO 失败,这些都是目前电商引入风险资本后遭遇的情形。电商在与风险投资机构从签订协议到实际运营中都存在重重问题。电商在接受投资与运用投资方面都需谨慎。

(一)资金使用失控

电商取得大额资本后疯狂扩张,期望扩大用户规模,分摊高固定成本,取得盈利。就目前来看,大量电商盲目扩张,管理粗放,在进行无计划、不可持续的发展,寄希望于跑马圈地后击败竞争对手,进入行业前列。2009 年凡客互联网广告费用高达5.2 亿元,超过百事可乐,位居全国第二。到了2011 年,广告费达10 亿元,并疯狂推新商品,物流和仓储成本都不在考虑之中,最终资金链断裂。巨额广告投入、巨额人力成本、低价策略,在电商大肆扩张时总是不计成本,实际上成本才是收益的基础。

在对基础设施、市场建设等的大规模投入后,电商难以在短期获得盈利,从而导致对资本的进一步需求,收到一轮风险投资后会寄希望于下一轮风险投资的进入。进入了融资- 扩张- 再融资的循环中,对盈利只能预测再预测。

在抢占市场份额时,实行低价策略的电商不在少数。目前,电子商务市场同质化严重,消费者转移成本低,恶性竞争加剧。当当网、国美、苏宁、京东等进行了多次价格战,以亏损换取市场。团购网站更是追求规模、管理混乱,各大网站在资本的推动下竞争惨烈。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2 年6 月底,我国团购网站有高达48% 的死亡率,累计诞生6069 家,在此过程中关闭2859 家,3210 家团购网站仍在运营,而团购大战仍在持续。

(二)契约订立草率

风险投资机构对于订立风险投资契约比企业家更具经验,风险投资契约可能会存在漏洞,创业者会陷入风险投资机构的陷阱中。在订立契约前,创业者需要根据风投特点制定战略目标并与风投协商,明确是规模在先还是效益在先,以免在后期陷入与风投的战略分歧。很多电商在短期无法盈利后,创业者和风投机构之间矛盾激烈,这也是在签订契约时的约定不足。

电商在订立契约时,往往只考虑到风险投资退出的可能性,标明了特定条件下风险投资机构有权退出企业。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创业者脱离风险投资的可能性,即没有在特定情况下要求风险投资离开企业的赎回条款。阿里巴巴创业团队在企业日渐壮大后,就收回股权问题与投资方进行长期谈判并付出巨款,这也表明了赎回条款的重要性。订立风险投资条款时的细化考虑是日后解决矛盾的依据。

对赌协议导致的控制权转移在风险投资中也十分普遍。很多电商企业的创始人对自身状况过分乐观,与风投机构草率签订对赌协议。对赌协议是单边协议,允许风险投资者在企业未达到约定标准时根据低估值计算投资款,或者调整投资方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占的股权比例。对赌失败后风投履行契约,创业者会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股权要稳定清晰。IPO 审查时,对赌协议不被认可,要求企业在IPO 前清理。但仍有众多风投要求与创业者签订对赌协议来平衡风险。

(三)资本市场应对不足

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之前,企业的创始人对资本市场的了解通常有限。在引入国内外的风险资本后,往往片面关注资金的流入而忽视随之而来的风险,如股份被大量稀释、增加的额外费用等,或是过于依赖投资人的投资,而失去主动地位、被投资人裹挟。红孩子在引入风险资本后,风险资本占公司股份比例较大,进入公司管理层,在转型期结束后四名创业者仅留下一名,被投资者架空。

而在准备IPO 或IPO 之后,企业博弈的对象增加到监管部门、所有投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资本市场的运作与企业经营的规则大不相同。倒在IPO 前的企业数不胜数。拉手网在两度IPO 失败后,其创始人陈波与投资者博弈败北,被架空权力。同时,多数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缺乏经验,在遇到危机时无法恰当应对。近两年,美国做空机构多轮狙击中国概念股,导致多家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包括当当网暴跌。多家企业或退市或中止上市计划,体现出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不适应与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不成熟。

(四)急于IPO,圈钱意识过重

风险投资进入电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使资本进入企业后高价退出。如今IPO 退出在所有退出方式中收益最高,比例仅次于股权转让。风险投资机构寄希望于通过IPO 退出来达到投资利润的最大化。电商期望通过上市来圈钱弥补资金不足;风险投资者期望资金早日收回。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受制于对赌协议与投资者的压力。在风险投资机构的推动下,电商领域有了唯IPO 论的生存方式。拉手网曾两次冲击IPO,管理层会议的核心也是IPO,甚至公司内部每天有IPO 倒计时,整个公司的运营都以IPO 为主。这样的企业运营方式必然不能产生精细化管理。

而目前IPO 也越来越艰难。2012 年中国主板IPO 在两个月暂停后于10 月中旬重启,监管部门传递的信号是审核趋严。美国资本市场受到中国概念股的信任危机影响,IPO 难度也在加大。这对一味追求上市,疯狂消耗资金的电商企业来说增加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2012 年上半年,仅有唯品会一家企业成功在美国上市。无疑很多电商的经营策略本末倒置。

1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

(Spamcheck Enabled)

  1. 杭州膜结构 杭州膜结构说道:
    1#

    这些理论有些深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