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模式变革与银行业务创新

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发生着嬗变,抓住机遇,加快创新与转型发展,成了商业银行下阶段发展首要思考问题。

客户呈群体化趋势银行面临脱媒挑战

本世纪初,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新型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出,加上终端的交互体验不断提升,互联网更加深刻地融入人类社会,各类企业纷纷“触网”,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转移到网上,2012 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5.64 亿,网站数量达到530 万个。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正在逐步削弱着银行传统金融中介功能,挤压银行的生存空间,银行业逐步沦为互联网产业链的末端,仅提供后台支持服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在客户服务领域,商业银行的传统展务模式面临考验。一是在企业客户方面。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强化管理、提升效率,加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联,使得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2 年我国B2B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6.25 万亿,近几年电子商务交易量年均增长都在30%左右。大型企业甚至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监测代理商的销售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安排生产进度,调度原材料供应,实现了产业链联动,压缩了企业成本。二是在个人客户方面。信息终端的大范围普及,加上不断提升的云感知和高体验特性加深了个人对互联网渠道的青睐,2012 年中国网民的网购率为42.9%,银行电子渠道交易占比超过60%;高效传播的互联网也使得社会群体的信息敏感度和同步性在提高。规模化群体需求甚至促生了小米手机这样“大规模定制”的营销模式。凭借互联网社区吸引超过10 万发烧友,小米手机让用户自行设计成为了现实,而用户参与设计的MIUl5系统也帮助小米手机在竞争白热化的智能手机市场取得了年销售700 万台的业绩。对于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颠覆了银行原有的以单个客户为目标的服务模式,考验着金融企业对于整个产业链客户群的整体服务能力。

在支付领域,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近年来互联网巨头们关注到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商机,依托技术平台衍生的网络生态链、海量交易数据、灵活商业模式,开发了新型支付工具,挑战银行在传统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2012 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和天猫交易额突破10000 亿元,几乎与银行支付规模持平。而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已然一家独大。此外,在移动支付市场,几大电信公司早已抢滩登陆,近几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量逐年增长。工信部和人民银行已经开始制定移动支付的相关标准。

在服务领域,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都面临新的竞争。2012 年“阿里小贷”开始在江浙沪试点,今年已如燎原之势推广到全国。腾讯、京东、苏宁、华为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试水金融业务;推出各种小额信贷和链金融服务。淘宝、腾讯、中国平安联合成立众安在线财险公司,已开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新一轮跑马圈地。

发挥技术先行优势定制综合服务方案

客户互联网化是商业银行在21 世纪不得不面对的产业升级挑战。银行与电商谁能更了解客户群体内部的运作机制和信息化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甚至量身定制“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使客户获得最佳的用户体验,谁就将获得先机,抢占市场制高点。对于企业客户来说,“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是指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衔接上下游企业的 “链式金融服务”。银行将支付结算、融资借贷、资金管理等服务产品通过信息技术与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资金流和物流进行绑定,为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从企业经营的前端货品、订单管理,中间的支付、财务管理,到后端的物流、对账查询管理,实现穿透式信息流共享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各层面的统一协调运营,实现银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对于个人客户来说,“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是指在网络平台上整合银行储蓄、理财、支付、中间服务等金融产品所提供的一站式金融服务,甚至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快、渗透性强的特点,吸引“金融发烧友”实施金融产品的“规模化定制”,设计最贴合用户群体需求的金融服务。

实际上,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银行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银行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且在信息技术领域,银行比大多数客户有着先行的技术优势。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信息化比率尚不足9%,而占银行企业客户9%以上的是不具备(或者单独不具备)信息化能力的中小型企业,更遑论数以亿计的个人客户。而银行能利用先行的技术优势主动与客户形成对接。尤其是国内几家大型银行已有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大多完成了自身的信息化和逻辑集中,对于金融服务中支付结算、融资借贷、资金管理、理财服务等核心能力都已经有成熟的系统支持,近年对于云技术、移动支付等新型技术应用也不断深入,具有较强的信息化建设能力,甚至能够带动和帮助客户完成与银行的信息化对接,实现与产业链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其次,相对于电商而言,银行有着更为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信用度,以及通过多年经营积累的已经十分成熟的金融服务体系,在金融服务的产品设置、市场营销、风险防控、利润挖掘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优势,而且大型银行面向互联网的渠道产品体系基本都已经建成,能够支持PC、手机、电话、移动终端、手持设备等各类电子设备,已经具备了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服务的基本能力。

再次,银行更容易克服电商在信息应用和金融服务融合上存在的不足。银行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依托金融服务逐步绑定客户的资金流、物流和产品流,最终实现与客户群体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变革与转型打造新型金融生态圈

正因为具有以上优势,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可以联合小贷、担保、租赁、基金、证券等金融服务商,形成一个能够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且拥有极大品牌效应的金融服务联盟,与在互联网模式下日渐关联紧密的客户群体实现联动和融合,共同围绕银行形成一个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新技术应用为标志,以金融服务为核心,信息共用、信用共享、风险共担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由于圈内客户群体之间在经营生态上具有“自循环、自适应”特性,因此生态圈具有极强的客户“粘性”,而作为生态圈核心的银行也将具有极大的客户营销和挽留能力。

金融生态圈是银行适应互联网模式所需进行的产业升级。这样的产业升级对于已经实现高度信息化的银行来说,意味着必须进一步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和发展方式上进行深层次的变革与转型。具体来说:

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依托技术平台,实现银企联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金融服务为载体的“金融商务平台”是生态圈的核心。谁掌握了这个核心,谁就取得了市场控制的主动权。如阿里巴巴正是凭借其早年构建的能够静助商家和客户进行在线联动交易的淘宝商城,迅速积累起超过6 亿用户和600 万商家的客户规模。以此为依托,淘宝在刚开始小贷等融资业务试点的三省就取得了单日利息收入100 万元的利润。银行应借鉴其经验,积极依托核心商务平台,实现与客户深度的基础性绑定。

重视数据应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银行业的虚拟化、数字化已成为现实,一家稍具规模的银行就拥有上百TB 的数据。而大量有价值的市场和客户信息被蕴含在数据当中。谁能够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了解客户行为的习惯和背后的动机,谁就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尤其是受互联网模式下“自媒体效应”影响,人们已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创造者。根据IDC 统计结果,人类产生的数据量大约每两年就翻一番。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银行进一步洞察客户,甚至预测市场创造了可能。美国 XO 通信公司依靠模糊贝叶斯网络分析,预测了90 天内可能发生的客户流失,这一项技术就帮助其降低了35%的交易损失。可以说,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数据是银行重要的核心资产之一,通过深度挖掘数据应用,银行甚至可以做到“比客户更了解客户”。

充分发挥科技的创新驱动作用。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领域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信息技术是推动这次产业革命升级的触发因素和主导力量。未来互联网金融竞争中,信息科技将不再简单局限于模拟手工作业,通过提升效率来间接创造价值,而是将走在业务发展的第一线,优化甚至创造出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利润的直接创造者。如,2012 年,农行浙江分行调研了数家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之后,由科技部门自行研发设计了一套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企信息化共建平台”。该平台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多样,业务流程变化快,成本敏感性高的特点,由企业自行“定制”具体应用和功能后,与银行对接。浙江分行利用该平台,发挥产业链的“长尾效应”营销了与龙头企业相关的4000 多家关联企业。可见,信息技术在这场市场变革中成为真真正正的“第一生产力”。而银行能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产业革命性动力,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技术创新是未来金融业变革的手段和载体,金融服务的变革是创新的实质和灵魂。没有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是没有竞争力的,同样,没有业务价值导向的技术创新,无法实现价值。如产业先行军淘宝公司,其核心技术平台在2004 年已基本成型,但由于初期业务模式尚未成型,技术平台的优势得不到发挥,盈利状况一直不佳。直到2009 年,淘宝经过多年的商业模式孕育和积累,创新了物流联动、定向营销等一系列策略,才开始实现盈利。可见,在互联网金融变革中,银行需要将新技术进步融入到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没计新的业务模式,解决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才能使“技术先行”的优势能够真正转化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市场价值。

合理界定银行与关联企业的边界。银行基于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通过技术手段与客户深度融合,甚至能够吸引周边金融服务商,让客户获得更全面的金融体验服务。但同时作为服务和平台拥有者的银行也面临着法律和声誉的双重风险。如,淘宝在建立之初,商户的资质认证和行为约束一直是闲扰其发展的大问题。2010 年之前阿里巴巴公司平均每年要受理1000 万起投诉。未来银行在构建金融生态圈时也将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为此,银行需要在系统构建之初就要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准备,合理利用资质认证、服务标准定制等手段界定银行与客户、银行与周边服务商的边界,保证金融生态圈稳定和氏远发展。

14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

(Spamcheck Enabled)

  1. 麦杰机械 麦杰机械说道:
    14#

    感谢分享

  2. 拙茗小阁 拙茗小阁说道:
    13#

    来支持一下作者,文章不错,会再来

  3. 就爱笑话网 就爱笑话网说道:
    12#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4. 微信营销博客 微信营销博客说道:
    11#

    搏主写得不错,值得一看。

  5. 沈阳糖尿病医院 沈阳糖尿病医院说道:
    10#

    看样子不错!!!

  6. 就买就卖网 就买就卖网说道:
    9#

    支持一下 呵呵

  7. 刘兆华 刘兆华说道:
    8#

    这方面的内容太少了, 这篇写的不错,值得一看。

  8. 倾城分享 倾城分享说道:
    7#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 屠龙 屠龙说道:
    6#

    互联网必定会带来更多的新技术。

  10. 武极天下 武极天下说道:
    5#

    好厉害的赶脚

  11. 小榄婚纱摄影 小榄婚纱摄影说道:
    4#

    嗯,说的不错

  12. 南京代驾 南京代驾说道:
    3#

    金融行业的事情 谁知道呢 互访哦

  13. 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说道:
    2#

    在支付领域,商业银行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

  14. 合肥音响公司 合肥音响公司说道:
    1#

    嗯,说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