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网舆论聚合是意见聚合的独特方式。在对社会问题的讨论过程中,通过意见的分离、消解、迁移、重组等活动,消解了公众意见的个别性、分散性,不断汇聚、融合,最后聚合成相对一致的意见。这一方式,可谓之意见聚合。微博网舆论聚合是在微博环境下一种新的意见聚合形式,它的聚合速度更快,聚合方式更便捷,聚合能量更大。
微博网聚合效应的产生,主要基于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首先,微博网即时通讯技术系统使微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网络,也就是说微博网具备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任何信息的强大功能,成为一种移动互联网。其次,微博的裂变式粉丝传播使得每个微博用户都能聚集起巨大能量。第三,微博网去中心化传播使舆论扩散难调控。信息一经微博平台传播,就与传者无关,按着自身的逻辑发展演变。无数微博用户意见汇聚成相对一致焦点意见的微博网舆论聚合过程,涉及微博围观、微博极化、微博动员三个阶段。首先是议题围观过程,只有被众多微博参与者关注的议题才有可能进入微博议程。通常议题的显著性、普遍性、冲突性、戏剧化指标,有利于议题被围观。其次是议题极化过程,议题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不确定性,有说服力信息的出现,以及暗示、感染机制都有助于议题的极化。最后是议题的动员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大多数的议题参与者在认知和态度上达成共识,并形成明确的传播效果期待。
一、微博围观
围观,就是大多数人都在关注。微博围观是指在微博平台上大多数微博用户都关注同一个话题或者事件,并对同一个话题或事件的微博帖进行评论和转帖。如图1所示,微博平台上主要的微博用户有:政府微博、媒体微博与草根微博(没有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普通人微博)。
引起微博用户围观的原因有两个:(1)从信息的角度看,围观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重要信息模糊不清。如果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重要信息模糊不清,人们就会产生不安的感觉。为了消除这种内心的不安,人们会互相讨论以将不清晰的信息变得清晰起来。以2011年3月因日本地震核辐射连带产生的“谣盐”风波为例,首先食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在心理上对“盐荒”信息都具有高卷入度。其次,由于民众缺乏相关知识,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的声音又一度缺位,信息的真空使得谣言有很强的扩散效应。但在中国政府启动保证盐源供给应急预案后,“谣盐”风波也就很快平息了。(2)情绪宣泄。有时候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虽然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个事情触发了一种情绪,或恐惧或愤怒或嫉妒的情绪,也会引起围观。围观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方式。以药家鑫事件为例,当公众在微博上看到药家鑫在校园内开车撞人,并以“农民难缠”为由,对被撞者连刺8刀,很容易激发公众内心的仇富、仇官偏激情绪。如此一来,微博上公众愤怒式围观行为便由此产生。微博围观的后果就是引发“层级传播效应”。假设1个人有10万粉丝,每个粉丝还有自己的粉丝,那这10万粉丝背后可能就有20万“粉丝的粉丝”,而且从理论上可以达到微博注册总人数的极限值。如果新浪微博有1亿用户,那么,一条万众瞩目的新闻,理论上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1亿名受众”这个传播极限值。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