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网舆论聚合效应研究之三——微博动员

三、微博动员

微博动员就是在微博极化的基础上,人群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来采取行动。如图3所示,当微博议题在一个焦点上极化,微博客就社会问题提出明确诉求目标时,微博舆论也就进入动员阶段。微博舆论动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提出要求,即强化了的期望与建议。比如微博平台关于“延迟退休”话题的讨论,舆论在“是否应该延迟”这个议题上极化成两派,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多是私人部门员工,赞成延迟退休年龄的多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双方的意见都是为了影响政府关于“退休年龄”问题上的决策。另一种是号召,即动员人们行动起来,为完成某种社会任务而努力。比如2012年7月微博上关于“启东事件”的讨论,直接动员启东人站出来,抵制日本王子造纸厂“将有毒废水排放到启东附件海域”,号召举行“保卫家园”行动。在舆论的压力下,被动员方作出回应,7月28日,江苏南通市政府发布消息称永久取消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微博动员消解,一场风波渐渐平息。如果被动员方的回应没有满足动员方的需求,则动员继续进行,直至动员方提出的利益诉求与被动员对象的回应达成了利益博弈的均衡点,微博动员过程才会结束。

四、结 语

议题围观、议题极化、议题动员三个过程建构了微博舆论聚合全过程。微博平台上,时时刻刻都会涌现无数个议题,并不是所有的议题都能经历这三个过程。议题被围观的条件变量有两个:议题内容重要且模糊不清,议题触发了人们的恐惧或愤怒情绪。议题被围观后,其发展能否形成议题极化现象,其中的重要机制是暗示和感染。在围观中,重要的信息模糊不清,人们聚在一起讨论。在前景不清的时候,会有无数个信息和观点被讨论,这时一旦出现人群自认为合理的观点,人群便会朝着这个自认为最有效的观点极化。极化的议题一旦被动员起来,将促使人群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采取行动。在这个过程中,舆论聚合呈现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认知层面,即将相关议题纳入微博议程;第二个层次是态度层面,即通过对该议题要素的选择,来确定该议题的框架及解读角度,从而形成对该议题问题的界定,因果关系的解释,道德的评估,并激发广大微博客对该议题的观点、情绪情感;第三个层次是行为层次,即形成关于该议题的共同行动目标。微博舆论聚合制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体舆论聚合效应。传统媒体的舆论聚合模式是灯罩式,即从一个点发射出来覆盖一大片;而微博舆论聚合模式是双漏斗式,即无数个微博客都可以将关于社会问题的信息发布到微博平台上,无数个议题在微博平台上交流、沟通、传播后聚集成相对一致的议题,从围观到极化的过程中,信息扩散模型类似于一个漏斗。舆论在极化上产生信息、观点和情绪的共振,然后信息由极化点向外扩散开去。在这个过程中,舆论被动员。从极化到动员过程,信息扩散又呈现一个漏斗模型。

暂无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

(Spamcheck Enabled)